 | hsieh 於 8/16/2009 12:15:26 PM 發表 京劇愛好者 楊梅樓台會 一曲高唱 會員不知老之將至 後繼無人 薪傳憂愁又上心頭? 【摘自聯合報/記者王昭月/楊梅報導/2001.05.26】 楊梅鎮金龍里活動中心,每逢星期五午後,便傳來咚咚鏘鏘的鑼鈸聲響,京胡、二胡弦音悠揚,一曲「拾玉鐲」高唱,老遠前來票戲的老者,完全陶醉其中。教戲的黃乃任老師,每周藉著票戲享受著退休的樂趣,但也憂心這項傳諸久遠的國粹,年輕人不願意學,後繼無人。 桃園縣國劇文化推展學會設立於楊梅鎮金龍里,八十八年四月成軍,由人稱「理媽媽」的陳文巧擔任理事長,縣議員謝彰文任名譽理事長,楊梅鎮代段李瑞淵擔任志工,成員來自全縣各地,年齡多在四十歲以上,戲齡也至少四年。 這些票戲的老者,對京劇熱愛有加。王耀宗說,京劇戲詞文雅,劇情又具教化功能,很能陶冶氣質。參加的學員志趣相投,主要著重於文場唱功。 桃園縣國劇文化推展學會,現由賴楚林教授鑼鼓點,馮建國專師二胡拉奏、黃乃任則是京胡能手。成員最高達四十幾人,每年都會安排一至兩次公演,最擅演的劇碼為「文昭關」,描述一夕白頭的伍子胥過昭關情景。 視票戲為休間的馮建國,從軍時就學戲,他說自己嗓音不是頂好,但身段不差,最擅演關老爺的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馬虎不得。黃乃任老師戲齡高達六十年,最憂心的是京劇這項國粹後繼無人,他說,一般年輕人除非進劇校,否則對國劇都興趣缺缺。老一輩已日漸凋零,長此以往,京劇恐將失傳。 【2001-05-26/聯合報/18版/桃園縣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