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MyCute
1993.07.10 縣市長施政民意調查系列/桃園縣

1993.07.10 縣市長施政民意調查系列/桃園縣
劉邦友 施政向前看 評價陷低潮
受訪者對劉滿意度僅四成 連續兩年滿意度下跌 國教和經濟發展獲肯定 交通環境衛生有怨言?
?
【摘自聯合報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在國民黨內提名階段,正面臨省議員黃木添挑戰的桃園縣長劉邦友,在縣民心目中的評價陷入任職以來的低潮。本報民意調查發現,四成受訪的桃園縣民表示滿意劉邦友的職務表現,僅比他任職初期略佳。

本報三年來的四次調查發現,前年桃園縣民對劉邦友的評價最高,當時有四成九民眾滿意他的職務表現,去年是四成六,這次調查則是四成,和七十九年的三成九很接近。

負面評價則呈上升趨勢,不滿意劉邦友職務表現的人,由七十九年的百分之五,增加為目前的一成四。

調查另外顯示,三成六民眾滿意縣政府的行政效率,兩成四不滿意。而民眾對縣政府行政效率的看法和對縣長的施政評價息息相關,越不滿意縣府效率的人,對縣長越無好感。

對於桃園縣的生活環境,民眾較滿意的是國民教育和經濟發展,較不滿意的是交通和環境衛生。三年多來,民眾評價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治安。

五成七縣民滿意桃園縣國民教育,兩成不滿意,和過去的調查結果比較,變動幅度不大,但不滿意的人由兩成七減少至兩成。五成五民眾肯定縣內的經濟發展,則比兩年前少了十二個百分點,持負面看法的人則增加五個百分點,成為一成九。

高達五成九民眾對桃園縣的交通狀況頗有怨言,只有三成二的人表示滿意。三年來,桃園縣在省環境清潔競賽常名列前茅,但環境衛生仍只獲三成七的肯定,而有五成六民眾表示不滿意。

五成民眾滿意治安狀況,比七十九年的三成五增加了十五個百分點;不滿意的人則從五成三減少至三成六。

二成九民眾覺得交通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成一認為垃圾問題最急迫,一成希望先處理環保問題。能令民眾相信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候選人,當選的希望較濃。

年底的縣長選舉,有三成二民眾心中已有定見。其中二成四認為由國民黨籍的人出任縣長,桃園縣的建設會做得比較好;百分之八偏好民進黨。兩黨鐵票的比例約為三比一。這項調查關於縣長職務表現的滿意度,僅詢問知道縣長是誰的民眾,但前述的滿意度,是以全體樣本數為分母,代表全體受訪縣民的意見。這次調查於六月三十和七月一日晚間進行,以桃園縣電話簿為清冊,訪問了七百八十二位成年人,另五十六人拒訪,有效樣本中男性占四成七;在九成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六個百分點以內。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本報甫完成的民意調查顯示,桃園縣民對縣長劉邦友的施政評價,較前幾次略遜。劉邦友表示,他的施政方向都是前瞻性規劃,甚至不惜「得罪」選民也要爭取建設,難免引起反彈和誤會,如果民眾了解他的施政理念,應該會認同他的做法。他說:「或許十年後桃園縣民會感謝我任內的建設。」

對於本報調查所顯示的跡象,劉邦友略帶感嘆的表示,部份縣民誤解他。他以「跨出第一步,難免招致批評」來形容他的心境,同時強調絕對問心無愧和對得起選民。

支持劉邦友的縣議員謝彰文認為,劉縣長的行事風格坦率有魄力,也有心把桃園縣引領往現代化都會區發展,從建設的眼光衡量,劉邦友堪稱為「建設縣長」,日後將會浮現成果受到肯定。一直站在中間反對立場的縣議員張兆路則表示,劉縣長花大筆經費推動建設,卻遭來批評,應該檢討和調整施政的方向,以符合民眾的期望。根據民意調查發現,桃園縣民對國民教育和經濟發展較為滿意。劉邦友表示,他上任以來,積極推動責任導師和優良教師制度,激勵教師對學生多付出一分關懷,也投入龐大經費改善國中小學的硬體設備,如PU跑道、教室光源的改善和廁所的整修等。

但縣議會次級問政團體「同心會」成員之一的張兆路認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仍不夠均勻,縣內國中小學的課桌椅、門窗、沿海學校防制噪音設備等,縣府並未盡心。至於經濟的發展,張兆路認為與桃園縣客觀環境有關,縣長施政的關聯性不大。

在民意調查中,桃園縣民最不滿意的是縣內的交通狀況。劉邦友對這項結果感到「抱屈」,他表示縣府投資興建停車場的經費超過廿億元,為的就是增加停車空間,改善亂停車的交通問題,而各鄉鎮的聯絡道路他也積極爭取拓寬,甚至不惜「犧牲」選票也堅持建設,如北二高桃園內環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龍岡地下道等,雖然民眾抗爭激烈,中央也有意取消建設,但他仍堅持推動,「得罪」了不少民眾。他認為只要是對桃園縣未來發展有益,就應該排除困難,不能因少數反對而讓建設流失或停擺。他說,如果民眾了解他的苦心,就會支持他。

張兆路則認為,交通是任何快速發展的都市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桃園縣的人口和車輛快速增加,換任何人當縣長,問題還是存在,不過縣內道路處處坑洞,修補緩慢,縣府似乎並不關心,民間的怨言很多,值得劉縣長檢討。

和交通問題相比,垃圾無處去的問題,排在縣民對施政不滿意的第二位。劉邦友承認垃圾是個現實和棘手的問題,他從上任以後,就在為桃園縣的垃圾尋找出路,積極推動南、北區垃圾焚化爐的計畫,招到民間強烈的反彈,對各鄉鎮市垃圾場用地的取得,也編列經費補貼差額增值稅,但每次選中用地就遭民眾反對,協調困難,有的還以「選票」威脅,相當無奈。最近他已改變嘗試,準備引進小型焚化爐,在各鄉鎮選定二到五個點設置,以解決燃眉之急。劉邦友強調,垃圾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他有信心在五年內解決垃圾無處去的問題。

張兆路則認為,除了垃圾問題嚴重外,縣內道路髒亂、市容景觀、廢水、空氣的汙染等,民眾的抱怨不斷,任何問題的解決都不能「頭重腳輕」,劉邦友投注心力化解垃圾問題,結果問題尚未解決,其他問題變得更嚴重。如何調整施政方向和選擇施政的優先順序,將是劉邦友的一項挑戰。

【1993-07-10/聯合報/02版/焦點新聞】

分享這篇文章至 貼到Facebook 貼到Plurk 貼到Twitter
留下您的回應.....
暱稱:

E-mail:

內容:
( 流於漫罵、廣告及色情文字等不合宜之留言,本板得逕予紀錄及刪除 )

驗證碼:這是驗證碼  什麼是驗證碼

Power by www.UCute.com.tw
會員登入 | 免費申請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