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y10896a 於 5/9/2011 10:36:00 AM 發表 2011-05-09╱聯合晚報╱第A5版╱焦點╱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農委會農糧署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立委批評農民沒受惠,糧商稱沒有暴利,消費者卻感受到米價調漲,質疑農委會未提出整體配套。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上午重申,公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的時間恰當,且今年1期稻作開始收割,糧商向農民收購稻穀的包園價格,也從每分地1萬3000元提高為1萬6000元,顯見農民已有實質受惠。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上午審查「農業部及所屬三級機關組織法草案」,多名立委均質詢近來炒得沸沸揚揚的提高公糧收購價格議題。立委呂學樟和潘維剛指出,糧商被指大發利市,揚言要跟馬英九總統抗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究竟是糧商受益,還是農民得到好處?
陳武雄表示,由於新期稻作5月開始收割,因此4、5月間, 稻穀供應有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加上糧商庫存的稻穀僅有16萬噸,糧商之間互相買賣稻穀,導致稻米價格略為上揚;不過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的幅度均在合理範圍內,且根據公平會的調查,目前的漲價為合理市場運作。
陳武雄進一步說明,上一次政府宣布提高為96年12月26 日,當時糧商庫存的稻穀有46萬公噸,且距離新期收割約有半年時間,糧商惜售,價格也上漲。不過這次宣布提高糧價收購的時機恰當,而每公斤提高3元也是考量農民的生產成本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