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y10896a 於 6/15/2011 4:00:00 PM 發表 專案質詢 案由:本院委員呂學樟,鑒於部分不肖業者違法使用 塑化劑所產生之風暴,重創食品產銷及消費者 信心,進而引發食品安全危機乙事,甚表關切。 據了解,遭列管廠商近300家,產品超過900 餘項,波及成千上萬販售果汁等相關食品店 家;並從食品業擴及保健、化 妝品、生技等 產業,此類事件突顯塑化劑使用情形氾濫,食 品管控機制形同虛設。由於相關產品已外銷, 分別有60餘項產品流向多國,對台灣今後出口 必有相當衝擊,不僅導致公眾飲食不安,亦嚴 重傷害MIT聲譽,重挫國家形象。本席為維護 人民生命安全及國家形象,爰建請行政院:第 一、衛生署應儘速公布受汙染產品資訊,並每 日更新以供消費者檢視。第二、要求從事食品 添加物製造業者均應設置領有專業證照之食品 安全專業人員。第三、針對以含有毒性化學物 質來替代原材料之食品加工業者,致危害消費 大眾之安全者,應提高相關罰則。第四、針對 長期飲用已確定驗出含有DEHP食品之民眾應 免費安排其進行例行性檢查及治療。第五、行 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應責成地方消保官輔導 消費者對於有問題之產品無條件辦理退貨並接 受消費者申訴。爰此,特向行政院提出緊急質 說明: 一、近來國內許多飲料、食品、藥品均在製造原 料中,被部分不肖黑心原料廠商添加原本不 該加入之塑化劑成分製成商品,販售給廣大 無辜消費者,致民眾食用這些產品時遭受化 學毒害,並造成全國民眾恐慌,也嚴重影響 國家經濟及形象。 二、 幾家知名飲料食品大廠,生產這些含毒的商 品販售民眾將近20餘年卻毫不自知。在爆 發「含塑事件」之後,固然有立刻下架停止 販售之動作,但是在態度上,部分廠商業者 絲毫不覺愧疚,甚至還振振有辭地發表聲 明,希望民眾「不應聚焦在少數『遭殃』被 點名的企業,因為廠商也是受害者」;卻不 提及這二十幾年來,廠商使用這些含塑化劑 的原料,為公司帶來的巨大利潤;這種「冷 漠」的心態,讓許多民眾更是激憤不已。 三、此事暴露出政府與廠商過去在食品衛生管理 上的疏忽與漠視,甚至在「三聚氰胺」毒奶 事件後,廠商對於產品衛生安全其心態並未 改變;尤其是大廠的疏失,政府實有必要嚴 加督導。本席認為,政府應將違法業者嚴厲
處分,使廠商未來在製造過程中,更加用心
維護消費者之健康安全。惟有廠商重視消費 者與商譽,才會認真檢查所有原料,避免未 來再度出現各種添加物之弊端。同時政府應 成立專責單位協助民眾積極求償,迫使廠商 繳出不當所得成立基金,長久追蹤無辜受害 民眾之身體健康,才是實踐社會正義、保護 消費者,甚至是鼓勵優良廠商重建民眾消費 信心之具體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