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y10896a 於 11/3/2010 3:40:08 PM 發表 專案質詢 案由: 本院呂委員學樟,針對生技公司用工讀生的名義,在人力網站上招募試藥白老鼠乙事,表示關切。生技公司使用高額酬勞吸引民眾,網頁上完全沒有提及試藥風險,用短期打工的概念,讓民眾忽略危險性,常常吸引遊民或者大學生冒著風險報名參加,並在各人力網站,找到一堆違反規定的召募廣告,廠商大剌剌違規,而行政院衛生署等相關單位卻無積極查處,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說明: 一、吃藥、抽血…等,新藥物的人體試驗,對身體的副作用極高,但這樣高風險的行為,竟然在人力網站上,就有部分藥廠和生技公司祭出高薪招募工讀生,但工作內容卻是接受新藥品的人體試驗,等於是把工讀生當作白老鼠。 二、許多網站的招募資訊,常強調「短期可賺多少錢」,讓民眾誤以為人體試驗是一項輕鬆的打工。如果強調「酬勞」,受試者成為聘僱人員,是否還有選擇退出試驗的權力?許多受試者擔心拿不到酬勞,隱瞞身體不適等症狀,可能延誤而造成更大傷害。
三、人體實驗(簡稱BA/BE)早在1987年就已合法,但直到2007年衛生署才頒佈「臨床試驗受試者招募原則」,明文規定招募單位使用的文宣,不能含有「強調受試者將可獲得免費醫療或費用補助」字眼。招募訊息中會出現「推薦朋友成功1千元」、「名額有限」字樣,違反招募文宣不得「引誘或鼓勵」的規定。
四、許多受試地點不是合格醫院,不顧受試者安全。大學時曾參與人體試驗的同學表示,許多試藥地點不是醫院或診所,只是一間大樓的某一層,幾個醫護人員幫忙抽血、貼標籤,連續3天抽血,受試者只能待在室內。萬一身體發生狀況,這些醫護人員是否能處理?
五、許多招募文宣上輕描淡寫地描述「副作用在藥效退去後,即會得到改善」這是暗示藥物安全無虞,但這些藥物就是為了測試在人體中是否會出現副作用才施測。文宣描述明顯違反招募規範。許多藥物可能出現頭昏、嘔吐症狀,某些抗失眠藥物也可能在結束測試後仍對人體有影響,導致受試者出現昏沉、精神不濟。建請衛生署應正視此一問題,並積極查處,以維護藥物人體試驗之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