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MyCute
到東歐讀醫科 從醫捷徑?
【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你看的醫生是蒙古大夫、還是波蘭大夫?國民黨立委鄭汝芬、鄭金玲上午舉行記者會指出,為節省成本,國內部分醫院大量進用國外醫學院畢業生,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例,今年錄取45名住院醫師,其中畢業自波蘭和菲律賓醫學院各7人與2人,由於這些國家入學資格寬鬆,導致醫生素質良莠不齊。

鄭汝芬指出,醫師法第四條之一規定,美國、歐洲、新加坡等九大地區的學歷,不需要學歷認證,就可直接參加醫師國家考試。她說,當初政府相信歐美先進國家醫學教育有一定的把關,但現在台灣仲介業找到這個漏洞,大量仲介學生到東歐念書,因為波蘭、匈牙利也是歐洲國家,不需學歷認證。

國內醫學院除了要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苦讀七年畢業後才能參加醫師國考,鄭汝芬表示,東歐許多國家入學管道鬆散,只要繳代辦費,不需考試,面試就可直接念醫學院,畢業後就可以回國參加醫師考試,因此成為許多無法進入國內醫學院學子的「捷徑」。

鄭汝芬表示,為了降低成本,許多醫院開始低薪聘請從波蘭等東歐國家回來的醫生,等於是把病患當成白老鼠,嚴重漠視病人權益,為了避免更多的醫療糾紛,應該設法把漏洞補起來。

鄭金玲表示,台灣目前規畫承認大學學歷,醫藥科系被排除在外,是保障病患基本權益,因此她將提案,未來不論是那個國家,即便是美、日、歐洲國家,持外國醫學院學歷要參加醫師國考之前,必須先通過教育部的學歷認證,以確保醫師的專業水準。

分享這篇文章至 貼到Facebook 貼到Plurk 貼到Twitter
回應
為了錢, 醫學生拼了!!!
樓上的,你其實是波波吧?!
我今天第一次看部落格 竟然發現很多是假文章攻擊波生 因我的同事也有波蘭生 看平時表現都不遜我們本國生 請一些同學不要被利用當紅衛兵了
樓上的,你其實是台灣醫學生吧?!
5/31的大遊行對於在波蘭唸書的我,心情不是很好。希望我能趕快考過執照,我知道我實力不好,但是我很認真,請大家不要否定我們。我爸媽也是花了很多錢讓我唸,我也想要考上。請不要再用異樣的眼光看我了。雖然考了3次都考不上,今年八月初我一定要過。
搞什麼遊行抗議為了2300萬全民健康!?
身為老百姓實在看不下去了!
真的那麼為全民健康著想,我就要求你們所有不管哪裡學醫的不分台灣,什麼九大,甚至連非洲畢業的都好 都歡迎,全部去參加國家統一舉辦有公信力的考試,而不是要國外的參加什麼甄試有歧視之嫌,自己本土的就躺著等執照發放,身為民眾只需要最有醫學知識及醫德的醫師,而不是什麼國內國外考試之區分,干我們健康什麼事?說穿了似乎極像是本土生為捍衛工作權之爭耶?!波蘭沒實習就考試?奇怪了!那考試院在幹什麼?這樣也可以參加考試嗎?還是誤會要弄清楚阿,相信委員讓委員審慎處理才對嘛
從我執業至今5年多已經遇過三個波蘭生, 坦白說, 一開始只覺得他們的學歷有點怪而已, 沒有特殊的感覺, 但是和他們一起共事久了之後, 網路上流傳的那些波蘭生"偉大"的行醫事蹟竟真的發生在我周遭的波蘭生上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醫院的運氣特別不好, 招來的全是有問題的波蘭生? 亦或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這三個人的下場分別是:
A生在急診幹了不到半年就走人(在職時尚無醫師執照)
B生在急診幹了一年半也走人, 而且目前尚無醫師執照
AB生在急診之表現其差無比, 比實習醫生還不如, 不要叫我舉證, 我會寫到手斷掉
C生為經父親(C父為某大型私人醫學中心該科主任)安排進入本院同一科之住院醫師(抱歉因走該特殊科之住院醫師相當稀少, 故不能公佈科名, 這是為了保護某人所謂的"我們的手足"), 後因不適任而被迫離開, 經其父再次安排到本院另一間關係醫院的同一科

如果有人說我是拿放大鏡在檢視波蘭生, 那我必須講, 這三位醫師們的學歷我一開始都是不知道的, 在醫院裡, 除非你表現的特別差, 不然大家是不會對你的學歷特別感興趣的

請波蘭生不要再說自己可以解決醫師人力不足而由專科護理師照顧病人的情形, 專科護理師學姊們比你們實在強太多了, 請不要污辱專科護理師

你不爛, 誰要踩你? 不要再說人家污衊你

對不起, 說這樣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少數號稱很優秀如"Peter卓"之流的醫生, 我替你們抱屈, 因為你們是被你的"手足"們帶賽的

去問問現在在執業的醫生們或醫界的大老們, 以後要是不小心自己生病了, 誰敢給波蘭醫學院畢業的醫生看?
那裏來的醫學生這麼沒教養又是非不分﹖

黃達夫院長的文章很有道理,很有遠見,給他拍拍手。不過他好像很生氣在罵人。原來他在罵台灣的醫學生沒教養,心術不正,是非不分。我是20多年前TMC醫學系畢業的醫界老芋頭,年代相隔久遠,老臉皮厚,比較不怕被老師罵。
我們那個年代有來自東南亞的僑生搶飯碗,那時的醫學生比較單純,不像現在的醫學生這麼惡質,攪串聯、鬥爭、遊行很像文化大革命時代的紅衛兵,加上一個昏庸愚昧的衛生鼠長葉全川,攪的整個醫界雞犬不寧。醫學教育界沒有一個大老站出來講句公道話,令人失望。幾個所謂的專家學者在 5月6日立法院公聽會上講話的如賴X萬、黃X源、黃X祥者流都是蛋頭學者,官腔官調,見識狹窄,沒有大格局,那三個都缺乏知識份子的良心。黃達夫教授的文告一宣讀出來那幾個蛋頭學者加上中國台灣省的鼠長葉全川,臉色發白,羞愧不已,無地自容,都應該自行上吊自殺算了!待續…
留言時間 98/04/29
留言者 阿仁
留言標題 手足相殘是爸媽最大的痛
內容 台灣的醫學教育怎麼了?

我是個單純的民眾,沒有孩子在台灣念醫學院,也不是留學生家長。
從小我們家的家訓是:「手足一條心,點石化成金」。
我相信台灣醫學院的孩子絕對優秀,我可以確定,這麼優秀的孩子當醫生,我的生命有保障;然而讓孩子出國留學學醫也不錯,學些外國人的優點,將我國的醫療思維與國際接軌好像也不賴。但我最關心的是人的品德問題。
聽說醫學院的功課很忙,忙到沒有時間睡覺的,可是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他們的訊息:
台灣的醫學生忙著串連、結集、抗議、連署,試著維護自己費盡千辛萬苦考上的尊嚴。
而在國外的留學生看來也很忙,忙著澄清、表白、爭取、傷心。
怎麼會這樣呢?我想要問的是:
政府這個大家長,怎麼會讓我們的寶貝們,在學業還沒有完成之前,就手足相殘的內訌了呢?用這樣的方式,這樣受傷的心靈,可以確定,我們全都是輸家。
我看過黃達夫、賴其萬教授的文章,也知道葉金川署長是有夢想的人。
我可不可以這樣問:
醫人醫心的準醫師們,怎麼會在老師們的教導之下,做出手足相殘的事?這是會耗損台灣資源,也會影響國際視聽的不良示範。
讓我這個老百姓再問一次:
政府跟台灣的醫學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我們的孩子們怎麼會吵架呢?
拜託你們找出「雙 贏」的辦法好不好? 轉貼


堂堂一個高級知識份子, 明知5月31日的集會遊行是沒核准的, 卻知法犯法,給社會帶來不好的示範, 習醫者應學會人文素養及對法律的尊重, 這些違法小過不自我規範,也難怪會有黑心醫師做假病歷,檢體和癌症者檢體調包來訛詐保險費, 聘用無照醫師欺騙百姓的情事, 我們的醫學生到底怎麼了? 老師沒教導? 還是他們自以為聰明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我們倒底是法治國家呀! 公權力在那兒?
臺灣的醫學人文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一、您想知道去波蘭學醫已經成為一件「呷好道相報」的事情嗎?
台醫生:臺灣本來不承認波蘭的醫學院學歷,但2004年波蘭納入歐盟,而成為一個嚴重的漏洞。短短三年來,臺灣已有近700人前往波蘭習醫。

波醫生:

去波蘭學醫如果說是「呷好道相報」的事情,這也是面對醫療全球化最佳的行動寫照。台灣2003年12月份發表之醫學教育政策白皮書所提之台灣醫學教育改進方向所提出之各項缺失及將來目標將近95%都是波蘭現今醫學教育施行的實況。
畢竟到九大地區就讀醫學系是完全合法的一件事,自民國91年修定醫師法,(取消美國醫師執照考試作為學歷認定原則,封殺國外醫學生返台參加醫師國考管道、利用學歷甄試規定做為把關防堵策略,保護台灣醫學生);另92~96年間有關衛生署,教育部,考選部、等政府單位都發文告知依照醫師法施行細則所稱歐洲國家地區系指歐盟會員國,有關赴波蘭就讀醫學教育為台灣所認定,所以不能說是成為一個嚴重的漏洞(因為政府各部門都有深思熟慮及檢討過了),95年衛生署再修訂必須於該等國家及地區修畢完,全程學業始予以認定學歷、、等法令規定迄今;再再指示就讀之合法性及潮流性!
實際往波蘭就讀醫學教育是自2003年迄今共6年時間總累計人數依照政府數據為671人(不是三年700人)

二、為什麼選擇波蘭?去波蘭學醫有多容易?有任何門檻嗎?
台醫生:在臺灣有專門的仲介業者,只要繳交代辦費(一萬美金),並負擔留學的費用(一年約100萬),不需任何語言鑑定,就可接受面試。面試在飯店舉辦,制式化的題目,業者還提供訓練。連聯考落榜的學生,都能入學。

波醫生:

「知識是昂貴的,不是免費習來的。」這句話應該沒有人能夠反駁,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去美國、不去英國或是德國,因為這些國家一年沒有三佰萬預算是無法生活就讀的,所以答案就出來了。再加上波蘭在二戰後,她的醫學教育是由德國協助重建,水準自然不輸德國,且GDP較德國低、物價當然較便宜。此外,台灣目前大學入學也是採取「多元入學考試」的政策,這其中當然包括指考或推甄等管道。而波蘭醫學院並非謠言指稱僅僅只有面試,其中也是以涵蓋專業學科的直接口試與兩次筆試來做為篩選的標準,並且還會要求托福成績。
仲介波蘭醫學院留學的公司在台灣大約有四家,但並不是到波蘭唸書的學生都要透過仲介。有意願的人都可自行申請,各校的入學規定都寫的非常詳細,必須有英文能力及優良成績作為基本申請資格,每個人的成長及求學環境不同,並不是一試定江山的聯考制度就是就讀醫學院不許侵犯的所謂公平性及唯一管道,我們父母用辛苦賺來的錢 提供子女另一條習醫的管道,有法律保障,入學過程不應污衊醜化!

三、在波蘭畢業的醫生,跟臺灣畢業的醫生,訓練有何不同?
台醫生:臺灣醫生經過競爭的聯考篩選、七年的醫學教育、包括兩年的實習;各大醫學系定期受教育部評鑑,品質有一定的控管。而波蘭方面,號稱訓練紮實,用英語教學;其實考試有考古題,多次補考,畢業率極高,更不用經過任何實習,畢業就可以回台考執照、當醫師。

波醫生:

波蘭醫學生的課程也是經過台灣教育部與考選部的認證,而且醫科四年制為美國系統從大二就已經開始實習,六年制為歐洲系統從大四就已經開始實習,牙科五年制為歐洲系統從大三就已經開始實習,。從考選部的學歷審查及發放准考證中,可以清楚瞭解到,留學波蘭學生所修畢的課程總數不僅遠超過國內的醫學生,他們的實習制度亦是非常紮實與強調實務。
此外,波蘭的醫學院除了要經過波蘭教育部的監督外,還必須受到歐盟的管核。歐盟的入會資格、審查程序之嚴格,是無庸置疑的。至於畢業率,在波蘭約為50~60%,反觀臺灣呢?幾乎95%以上的畢業律才是應該檢討的!
台灣醫學生長期文化的考古題,共筆制度,國考補習教育,一般國內大學法的低淘汰率,補考制度,缺課翹課等重大問題,才是應該提出討論。學習波蘭衛生部門特別規定之醫學院校規,新生入學暑假期間要立即投入醫療系統了解醫病關係,一科沒過留級或退學政策,就讀過程參加NBME美國醫師執照模擬考試,臨床所有課程床邊教學等政策、、也因為如此所以以97年度回台學生之醫師國考第一次之1、3名及第二次之2、4名皆為波蘭醫學畢業生!

四、學生家長說波蘭醫學院在世界排名不差,是真的嗎?
台醫生:波蘭醫學院雖然排名不差,但是臺灣學生就讀的是波蘭大學專門開設的「國際班」,教學過程跟素質都有落差,波蘭政府規定要在波蘭執業需經過18個月的實習以及通過國家學歷審核,但是台生回台卻不需經過實習跟學歷鑑定即可報考醫師國考。

波醫生:

首先,感謝這一份問卷終於承認波蘭醫學院的確排名不差。臺灣學生就讀的是波蘭醫科大學開設的「國際班」(佔20%、全班以美國及挪威學生為主最重要的還是有波蘭想往美加英國、、就業的學生也在就讀)。
有關教學過程跟素質跟波蘭當地學生完全沒有落差,連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都有直接證據認定公告英文國際教學班的資格及品質,所以美國學生皆可貸款就讀,而挪威學生幾乎是全部由政府出公費的!
再來所謂的教學品質連國際班都有歐盟背書,外國學生包含台灣在波蘭受醫學教育可參與波蘭醫師執照考試,實習18個月的問題-每位外國學生在波蘭就讀臨床課程者皆超過18個月的實習規定了,所以何來實習的疑義?
至於回台應國家考試資格有教育部及考選部的嚴格審核課程及實習機制發放准考證就是最好的証明!

五、政府有什麼行動呢?
台醫生:衛生署正嘗試修法,要求歸國學生都經過「學歷認證」考試,加上一年的「實習」;並表明對已入學的學生也適用,絕無既往不溯。然而,波蘭學生家長卻抗議,認為這是封殺他們的孩子。

波醫生:

我們跟臺灣的醫學生一樣,我們也不怕競爭;但前提是要有一個立足點公平的醫師考試篩選機制。台灣醫師執照考試-國考如果有鑑別能力、為何要再築起一道學歷甄試高牆?而且討論迄今有關學歷甄試之不透明度及無法召社會公評之問題亦將逐漸浮上檯面了!(更加鎖國保護台灣醫學生,會使台灣失去國際醫療競爭力)、認定的標準是以當次考試的高標來訂定?或是固定取前幾名的平均分數來訂定呢?
國考如果沒有鑑別能力,那應該立即討論的是國考內容及考試制度,因為要保障人民的醫療品質,真正的方式是提升取得醫師執照後的住院醫師專業素養,如此總額管理才是民眾之福,而不是聯考高分入學的1300位醫學就讀生就是所謂的醫療品質最佳保證!
如果說要讓海外習醫學子更能了解國內醫療流程及醫病關係更本土化為考量而增加台灣實習經驗為出發點,那現今應先修訂的是衛生署的外國醫學生國內實習作業施行要點,法令完整後有關實習問題方可再討論,海外學生並不排斥!
台灣國民依法出去,有權依法回來。這是憲法最基本的保障,在沒有任何醫療及行政疏失的情況下,要片面否定掉既有的法令規章,所為何事?

六、法案是在封殺外國回來的學生嗎?
台醫生:並非如此。臺灣的醫學系是國內唯一有人數限制的科系;醫生總量管制,是為了維護教學品質和健保制度。如今,大量歸國的波蘭醫師等於違背了衛生署的政策;為了全民健康與福祉,當然要修法。連衛生署長都說「我要保障的是全民健康,不是特權。」

波醫生:

法案修定除了用學歷甄試封殺外國回來的留學生,也是在壓縮臺灣的外交空間,讓臺灣陷入反智的思維,也就是「鎖國化」!
人民健康的最大利益要求的是有能力具執照的醫師,國家醫師人力總額管制要確認的是有通過國考的醫師,不是只有台灣聯考定額錄取的1300位西醫就讀醫學生;為保持醫療品質,唯有提高國考鑑別能力,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更加特權保護台灣醫學生)

七、如果法案未通過,這些歸國的醫師對您有什麼影響?
台醫生:未經過學歷認證、實習的醫師,學識程度與臨床經驗皆讓人質疑;醫療講究專業嚴謹,需要完整訓練,絕不能犯錯重來。您不是白老鼠、不是實驗品,更不需要犧牲自己的健康,成就某些特權子弟。

波醫生:

這些歸國的醫師解決了目前地區醫療院所人力不足的窘境,更大重點能解決全台醫療院所用專科護理師充任住院醫師工作之醫療環境人力缺乏問題!
同台醫生一樣,以同樣的熱忱投入這項專業嚴謹、神聖的志業。但我們更希望衛生署能夠趕緊廣開各方言論,審慎規劃醫事人力總量管制未來的方向,儘速完成修法的工作。
所以嚴格來說,我們並不反對行政院衛生署重新檢討「醫師法第四條之一條文」,甚至增刪修改不合時宜的內容。更希望能夠藉由最後的修法內容,還這一群留學波蘭學子們一個公道,駁倒所有不實的抹黑及污名化的低劣行為!

八、如果您心中還有疑問,請您花一分鐘想一想....
台醫生:為什麼這些學生不去別的國家(鄰近的德國),通通去波蘭?為什麼一提到修法,家長們就急著開記者會哭訴、找立委陳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欲蓋彌彰的作為,更暴露了這個不合理的管道。

波醫生:

因為德國醫學院沒有英文教學課程,波蘭自1991年開設國際醫學英文課程,1996年為美國教育部正式認定為類似名單,台灣到2002年才被美國教育部認定、波蘭純熟專業之國際醫學教育為全球所認定所以台灣學生往波蘭就讀醫學教育。
修法所引發的反彈,除表達政府之朝令夕改外,有違政府誠信及國際「互惠原則」。更造成馬政府正在推翻馬總統國際化的主張!
衛生署光憑毫無根據的網路謠言,其中包括台灣醫學生非理性攻擊留學波蘭醫學生程度、入學形式、波蘭醫學教育品質而未提出任何實質的證據,以及總量管制的問題,衛生署部分官員就以此推論出波蘭醫學品質有問題,甚至嚴重到應該全面取消持有九大地區或國家學歷醫學生,參加國家考試的資格。換句話說,衛生署不僅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更是嚴重破壞法律的穩定性。
黃達夫教授,日前在媒體投書,大力疾呼少數被利用的臺灣醫學生,應該摒棄偏見與歧視,遵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醫學科學精神來面對今天他們所真正擔憂的問題。不應當將他們的憤怒施加在沒有犯法的波蘭醫學生,更不宜以「污名化」的方式打擊「異己」,讓社會開始懷疑臺灣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否出了問題。
我們家長與學生質疑「學歷甄試」的考試太難是設定行政障礙,故而極力抗拒衛生署未來修法的主張。事實上,「學歷甄試」制度的不合理性,才應該是最需要優先被檢討的問題。
台灣社會需要的是素質優良的醫師,至於他們是在國內或國外完成學業並不是重點。在這大前提下,今天教育部、衛生署與立法院應該要做的是,嚴肅地面對此重要議題。審慎評估台灣醫師人力的需求,在總量考量下,重新為台灣規劃一個優良的、公平的、真正能鑑別醫師臨床能力的認證制度。自信自己資質高的台灣醫學生,應該樂於參與國內外畢業生一視同仁的公平競爭。只有讓優秀的人才出頭,才能達到提升國內醫師素質的終極目標。
為配合與全球醫學教育接軌,台灣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推動醫學教育改進計有關推動重點與目標:
廢棄見習,落實學生床邊教學與值班。
設立CFD,增進教師教學知能與技巧,並訓練老師面談學生之能力。
招生改革,終止「筆試定江山」之考試模式。強化確定性 向,挑選人才。
規劃完成床邊教學實施內容,廢止見習制度。,縮短醫學系修業年限為六年。
檢討學制,評估學士後醫學系取代現行學制之可行性。整合基礎及臨床醫學教學,規劃四年醫學專業課程。
訂定醫學院學生英語能力表現指標,提昇學生外文能力。
可藉本次波蘭國際醫學教育事件,探討國內醫學教育的省思
531台灣醫學生大遊行
四大遊行訴求:
1. 立即修改醫師法4-1條【封殺國外醫學生,保障國內醫學生的工作權】
2. 落實國外醫事學歷認證【國外的素質參差不齊,國內的保證全部沒問題】
3. 在台實習列入國考資格【在國外教學醫院實習統統不算,因國內的醫院實習是全世界最好的】
4. 拒絕落日條款,保障國民健康【國外醫學生當年都是聯考失敗者,鑽法律漏洞,偷偷摸摸到國外學醫,回來行醫一定會對國民健康有不良影響,所以要拒絕他們、封殺他們。只有我們這些當年聯考的勝利者,社會的菁英,才可以是台灣未來的醫生】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謹上 98-05-30


摘自醫聲論壇
http://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f=24&t=29659
很長,但請耐心看完

================================
摘自網路上

有一個一個50歲女性病人,在波波值班的時候入院

一個因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而免疫功能不全,得到嚴重肺炎的病人,

很嚴重的肺炎已經到急性呼吸窘迫的程度(肺炎的最高等級)

結果波波開了一個比他門診拿抗生素還要差抗生素給他,治療就只有這樣而已

然後這麼急重症的病人就在病房被晾了一個晚上





隔天我一來,病人狀況奇差,喘到快窒息!

主任十萬火急馬上找我說:『這個病人很差,馬上要插管進加護病房』



你們知道嗎...?她還有意識,一直搖頭說不要插管

我握著她的手說請他相信我們:『我會努力把她治好,要插管拼一拼、加油.要勇敢』

也跟她的家人解釋、她不插管就會死

家人說她最怕痛...............讓我聽了也真的很於心不忍......



最後在好幾個人的勸說之下,她終於同意插管了

最後也送進加護病房治療



自從他住入加護病房後,每天我都會打開電腦看他現在在加護病房住的情形

每天治療的好壞,打電話或當面問加護病房主任詢問她的病情

只知道她好好壞壞,有的時候好一點,可是又馬上變糟了

大家都為了她卯足了全力




在她住進加護病房兩個禮拜後的某一天,我打開電腦發現...........

加護病房已經沒有她的名字了!


直奔加護病房,問護理同事才知道

昨天晚上突然心跳停止,急救了一個小時,也救不回來

家屬最後只得放棄急救過世了




那時只覺得自己內心無比的憤怒...........

(腦中一直跑馬燈的想起當初我握著她的手給他信心、勸她插管的畫面......

到現在過了好幾個月了.........我還是會時常想起這件事...)




雖然病人自己有延誤就醫,拖延到自己的病情.....

但是、她是最大的受害者,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當作代價,我們也不忍去責怪她什麼


但是、一個好的醫師的真正價值不就是、隨時不管是病人什麼狀況來

你能給她最及時重要的治療,幫她默默收拾他延誤的爛攤子

最後看著她康復出院,默默的跟你說謝謝

雖然、她不會記得你這位無名氏住院醫師是誰,

但是這才是一個好醫師的價值所在,不是嗎?

這才是醫德........不是嗎?(不知道黃達夫眼中的醫德是這樣嗎?)




其實在發生這件事的那天,我後來把病人送到加護病房後

我很憤怒,就打電話去罵了那個波波,問他為啥選這啥鳥蛋抗生素

結果好笑的是啥....你能想像嗎!!???

他居然對這個病人沒有特殊的印象

一般有sense的住院醫師(不要說住院醫師,連實習醫師都知道),

你值班的那天晚上遇到危急的病人,你會記得他,會隔天擔心她的安危

因為當你知道啥是重症,你就會替這個病人擔心,隔天也會繼續追蹤她的病情





結果這個波波根本對他沒有太大的印象...........

因為他根本從頭到尾"沒有發現他是重症會死的病人"


『無知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罪惡』



我不期望你一開始就幫他加上類固醇或打上靜脈導管或者當晚急送加護病房

但是、你為什麼不一開始不使用最強的抗生素(這很簡單、不用你幾分鐘的時間)

你為啥不好好讀讀、每個住院醫師都會讀的敗血症指引

裡頭清楚的提到:

病人住院的頭八小時所用的抗生素好壞是決定他病情發展的最大因素



好.....就算你沒有讀過,你也可以打電話請教當天值班的總醫師阿

你那天都會打電話問功夫了....(看不懂請找我的前作 "打電話問功夫 之 波波神醫")


我想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見實習過的經驗,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一個嚴重到會死的肺炎

你沒有見實習過,沒有大學好好唸書過,看不懂她的胸部X光,對吧!


『無知就是一種罪惡,沒有醫術哪來得醫德』


從你的語氣我也聽的出來,你被我罵的莫名其妙,想說我為什麼會這麼兇的罵你

因為我再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道她很高的機會會死了,而且是被害死的

你負責照顧了她一個晚上卻啥都不知道

隔天悠哉的繼續上你的班,現在也要離開內科,要轉去賺錢的小科

你大概也無心在內科工作吧........

拜託、沒有要每天唸書念到死的覺悟就不要來四大科!!!

你大概也不知道,你順利的人生之路是踏著別人的屍體前進的吧..........

每天笑笑的等著主任老爸幫你鋪好的完美人生之路

但是你知道嗎?一個五十歲的女性.....一個可以被救回來的病人

救回來起碼還可以活30年,波波父母只計較兒女四年波蘭走後門的光陰

卻不知道別人三十年的生命難道就不重要吧,一個家庭就這樣失去了一個母親

你們知道嗎...........我想你們永遠都不知道............
================================================
(1)這是真的嗎?
(2)如果是真的,那值班CR為何不伸出援手加以處理,主治醫師又在哪裡

網友Kathy回應:
引言回覆:
很嚴重的肺炎已經到急性呼吸窘迫的程度(肺炎的最高等級)


如果有住院醫師跟我這樣說
我一定用力從頭給他敲一下
ARDS和Pneumonia 完全不一樣
什麼最高等級?

ARDS基本上是inflammrtoy reaction造成lung injury
和permeability change...等變化而影響氣體交換
只要systemic inflammation都可能引發
如pneumonia, toxic inhalation等 肺內因素造成的
有人叫pulmonary ARDS
如pancreatitis, 大範圍燒燙傷, 肺外感染等 肺外因素造成的
有人叫extra-pulmonary ARDS

ARDS目前是依據臨床criteria診斷(1994年的consensus)
有predisposing factors(SIRS, major trauma...etc)
acute onset
PaO2/FiO2 < 200
CXR變化
PAWP < 18mmhg

以上大概是我認為
每一個run過內科(特別是icu)的醫學生都該知道的

引言回覆:
隔天我一來,病人狀況奇差,喘到快窒息!
主任十萬火急馬上找我說:『這個病人很差,馬上要插管進加護病房』


但是這一段描述的語氣
顯然是把自己當成 senior resident
senior 內科住院醫師
會說出
引言回覆:
急性呼吸窘迫是肺炎最高等級
這種話 ?

當然不可能!

我猜想這是剛開始接觸臨床的醫學生
對於ARDS和pneumonia一知半解打的
我估計原作者可能大四 或early大五
描述的內容就算並非虛構
可能也和真實情況相去甚遠

引言回覆:
我不期望你一開始就幫他加上類固醇

不管是pneumonia或ARDS
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如adrenal insufficiency)
或如 PCP infection 加上病人O2 差
一開始並沒有使用類固醇很好的理由

引言回覆:
為什麼不一開始不使用最強的抗生素

臨床醫師的語彙 不太會說 "強不強"
大部分只會說cover的spectrum夠不夠

引言回覆:
我再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道她很高的機會會死了,而
且是被害死的你負責照顧了她一個晚上卻啥都不知道


不管你批評的醫師是拿什麼學歷的
&squot被你害死&squot這話都不夠公允
再者
既然看到第一眼就覺得
很高的機會會mortality
沒有第一時間就轉icu的理由是?

整個過程
護理人員都沒有吭聲?
不可能!

個人猜想
這或許是由剛開始接觸臨床的醫學生杜撰或竄改的故事

請停止任何這種醫學知識暨不正確
對於醫院夜間值班危機處理又完全不知情的
不道德黑函抹黑

你們不知道自己在玩什麼
你們會傷害到很多臨床第一線
辛辛苦苦照顧病人的人
也會更惡化家屬對醫療人員的信任

真是夠了!

======================================



醫學教育白皮書﹙節錄﹚
台灣醫學教育之改進方向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二OO二年十二月
黃崑巖執筆 賴其萬校閱



>>>教育部醫教會對當前台灣醫學教育與台灣醫學生

的評鑑,簡而言之就是: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素質參差不齊。<<<<<<<<



第二章 國內醫學教育之現況 P. 9 …
…不能忽略的是台灣考取醫學系之學生係高中畢業生,而美國醫學系學生係大學畢業生。

第三章 近年國際間對我國醫學的評價 P. 16
…對我國醫學教育之缺失有所舉證指陳。這些學者認為我國醫師之邏輯演譯能力薄弱或視野不夠寬廣,以致影響分析病人病情癥結問題之能力。另一常受人所詬病的是「我國醫師看病草率」。這些缺失可歸因於大學基本教育與非專業教育之闕如與教師品質之不如理想。
National Committee on Foreig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creditation(NCFMEA屬美國教育部)
對我國大學部醫學教育最具權威而衝擊最大的謫砭是一九九八年NCFMEA所蒐集之文件2。該委員會於同年十月八日於華府舉行之公開會中即列舉我國醫學教育之十六項缺失,認為我國醫學教育不夠理想,尤其對評鑑之機制與方法有所詬病(已如上述),該十六項指陳,如加以整理歸
可以簡述如下九點: P.17
1.無獨立於政府教育部門的評鑑單位(按台灣現已設立TMAC)。
2.未有定期評鑑的機制與制度(按現已制定)。
3.未有明訂之評鑑標準(按現已發布)。
4.招考學生沒有以面談確定學生性向是否適於習醫,而只用筆試測驗知識。
5.人文教育薄弱。
6.倫理課程不足。
7.床邊教育階段學生未納入醫療團隊,只是旁觀者,沒有職責。(此即“見習”,參照第七頁,授課方式)
8.臨床教育沒有注重看病技巧(clinical skill)的指導。
9.評估學生只注重筆試,不重視思考能力與學習態度之成長,這反映在成績單上。
概言之,我國醫學教育受國內大專教育嚴重偏向職業教育之波及,故偏重醫學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培養關照病人權益所需要的基本素質。這類有完整組織結構的「準備教育」在我國幾乎不存在。

第四章 檢視台灣醫學教育之缺失 P.18

…教育缺失之影響所及,社會風氣與意境急遽低落,後果正在社會各角落逐漸浮現。…醫師宜先有雄厚廣博的一般教育基礎,成為成熟而具有終生學習的習性之知識份子,而後才能真正體會成為良醫的重要性。簡言之,不先學做人,焉能成為良醫

國內之醫學教育現況 P.20
……概言之,醫學系的教育沒有為學生做足夠的精神武裝,只讓學生自求發展,課程只急於傳授專業知識,因此所培育的醫師自然具有強烈的「醫匠」傾向。

師資 P. 27
台灣醫學系在師資數目方面頗為缺乏,這在公私立兩方學校為一通病。…可惜國內醫學系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品質,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整體而言,國內醫學教師只重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引導學生發掘問題,進而深入討論刺激思索…

共同筆記(共筆) p.29
…台灣醫學系學生聰明才智過人,但教師並未將習醫的重要門窺提早傳授,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於是乎:第一,所謂共同筆記(即共筆)成為學生閱讀與學習的主要讀物。第二,考試幾乎是評估學生的唯一方法,而試題又常限於共筆範圍。第三,學生很少有唸參考書,查資料之訓練。第四,外國醫學生在一年級(相等於我國醫學系三年級,後醫系一年級)已有翻閱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之習慣,故視野較早擴展,但我國醫學系學生之學習材料,甚少超越共筆的範圍。這不是學醫的正確方法,因為視野始終無法展開。

評估學生的方法 P.32
醫學系學生學業之評估皆偏重於知識面…
…測驗題為主軸的考試評估方法,有促進學生背書的惡性效果,鮮能誘導學生做獨立思考…所以台灣大專教育幾乎是中學填鴨式教育的延續,在醫學院亦復如此。測驗題非但難以評估學生思維與演繹的能力,亦無法測試學生看病的技能。所以國內醫學生擅長於擷取片段知識的記憶,卻缺乏分析與歸納資料與病情對照的技巧。
實習醫師 P.33
實習醫師是早應拋棄的一個包袱 這種定位不明的實習醫師制度,一方面也頻受醫學生之詬病…
TMAC認為廢除第七年實習醫師在現階段尚言之過早,須待五、六年級學生之臨床訓練加強已使人滿意之日,實習醫師方可排出於醫學系或後醫系學程之外16。美國clerkship學生之臨床訓練遠比我國紮實與嚴謹,故早已廢除了實習醫師制度。澳洲本來就沒有實習醫師階段在修業年限之內,而醫學系之評鑑標準明言規定其教育目標是:培育能勝任實習醫師的醫學生。換言之,實習醫師階段是在畢業之後。

第五章 改進策略 P.37

一、 教育部與醫學教育界首先必須認知,我國醫學系招考進來的是高中畢業生,而美國醫學系學生係大學畢業生,故兩國醫學生之見識、閱歷與思維的成熟度有一段差距。要國內醫學系同學畢業後不草菅人命,必須施以雄厚的基礎人文教育。

十一、招考學生之方法應有面談一項,而終止「一試定江山」之惡習…要將面談納入招考學生之方式,非打破國人心理障礙無法推行。首先必須認清全靠一試定江山式的升學方法(包括多元入學及過去的聯考),也並非一般人想像的絕對公平。據許多人觀察與分析,台灣醫學系學生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習醫並非自己的意志而是家長的期望,故有不少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有心理適應不佳的出現。面談方式相信可以減少不知為誰而讀的學生。





賴其萬醫生贊成衛生署之建議,認為持國外醫學

院學歷回國者,應一律要求參加學歷甄試。但是跟

據以下資料︰

醫學教育白皮書﹙節錄﹚
台灣醫學教育之改進方向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二OO二年十二月
黃崑巖執筆 賴其萬校閱

第三章 近年國際間對我國醫學的評價 P. 16

第四章 檢視台灣醫學教育之缺失 P.18

師資 P. 27

…台灣醫學系在師資數目方面頗為缺乏,這在公私

立兩方學校為一通病。

…可惜國內醫學系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品質,仍有極

大的改善空間。

共同筆記(共筆) p.29

根據曾來台之華裔著名學者觀察表示,台灣醫學

系學生聰明才智過人,但教師並未將習醫的重要門

窺提早傳授,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於是

乎:第一,所謂共同筆記(即共筆)成為學生閱讀

與學習的主要讀物。第二,考試幾乎是評估學生的

唯一方法,而試題又常限於共筆範圍。第三,學生

很少有唸參考書,查資料之訓練。第四,外國醫學

生在一年級(相等於我國醫學系三年級,後醫系一

年級)已有翻閱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

cine之習慣,故視野較早擴展,但我國醫學系學生

之學習材料,甚少超越共筆的範圍。這不是學醫的

正確方法,因為視野始終無法展開。

原文參考書與期刊之風氣不易開展,與外文能力之

低落顯然也有關係,而這又與上述之liberal educ

ation之薄弱有因果關係,因為語文,尤其是外文或

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 的重心。又因為只

靠唸共筆,即可應付考試過關,故根據評鑑,台灣

各醫學系學生之上課出席率,普遍低落,甚至低到

五成左右的課並非少見。這些學生認為次日就有複

印的共筆可唸,而試題又幾乎來自其中,前來上課

是多此一舉。因此台灣醫學生也很少在低年級時就

養成參加Seminar(特別演講)吸收尖端新知的習

慣,校方也很少鼓勵或要求。聽講要領不良,加上

外文根底不強,故台灣醫師在國際會議能起立發問

與講者交鋒的人,為數甚少

實習醫師 P.33

實習醫師是早應拋棄的一個包袱 這種定位不明

的實習醫師制度,一方面也頻受醫學生之詬病。

…TMAC認為廢除第七年實習醫師在現階段尚言之過

早,須待五、六年級學生之臨床訓練加強已使人滿

意之日,實習醫師方可排出於醫學系或後醫系學程

之外

第五章 改進策略 P.37

…台灣醫學系學生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習醫並非自

己的意志而是家長的期望,故有不少學生在求學過

程中,有心理適應不佳的出現。面談方式相信可以

減少不知為誰而讀的學生。

結語 P.44

撰此白皮書之目的在全面檢討國內醫學教育之缺

失,撰寫之際始終秉持一個不渝的理念:醫療的權

益不在醫師,亦不在醫學生,而在病人。醫學生只

有一個權益可言,那就是:為成為良醫,得到最好

最嚴謹的醫學教育。

>>>>>>賴其萬很清楚當前台灣醫學教育界與台灣醫

學生的真相就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程度參差

不齊。在此狀況下還敢大言不慚,贊成衛生署之建

議,認為持國外醫學院學歷回國者,應一律要求參

加學歷甄試而完全不提國內醫學生。筆者認為他缺

乏知識份子的道德良知,這與他的老師黃達夫教授

的主張不一樣。由此可看出這兩個醫界大老的格

局、視野、境界有如天壤之別,高下立判。

作者: 土狼 ENT 開業醫師



第二好的醫學教育政策(陳家煜)
2009年05月21日蘋果日報
台灣醫學院學生最近發起反對波蘭醫學院台生返台行醫的行動,雖然打著為台灣人健康把關的旗號,但是如果不全面檢討醫學教育政策,而只針對波蘭留學生,很容易讓人認為這些醫學院學生只是在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
經濟學家看公共政策,通常有兩種看法:第一好(First Best)或是第二好(Second Best),但是第一好不一定是最好。第一好的政策是假設市場運行良好,資訊流通順暢,價格可以徹底反映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消費者或是廠商都各司其職,而社會資源得到最佳的利用。
但是在醫療市場裡,選擇醫生的消費者,對於市場上的商品,並沒有辦法像普通商品一樣,有充分的資訊,可以好好比較做出選擇。而且醫療服務並沒有辦法退貨,有些醫療行為醫錯了,後患很大,所以讓市場自行運作會有不良的後果。第二好的公共政策就是體認到市場有不足之處,政府得出面協助,讓市場可以發揮功效。
以醫療市場而言,政府可以發揮功能的地方就在於對醫生品質的管理。因為消費者沒辦法得到充分資訊,只能隨便亂選醫生,那至少政府可以保證每一個醫生都是好醫生,所以政府可以規定只有具有醫生執照的人才可以行醫,而且執照的發放有嚴格的標準。政府只要做這些消除資訊不足的措施即可,剩下的交給市場運作,社會就可以達到第二好的境界。
政府不必包山包海

但在台灣,很多的政策不是從第二好的觀點出發,而是只要認定市場運作不行,馬上就膝射式地認為政府該包山包海地管制。從醫學教育的把關來看,最理想的是管制後端,比如說加嚴國考標準,並強化醫生再教育的制度。但在台灣,以前因為資源不足,讓想念醫學院的人都去念的話,會有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所以採取前端管制,從十八歲的高中畢業生裡選取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訓練成為醫生。既然前端已經管制了,後端再管制,就會有醫生不夠的情況,所以國考不能太嚴。政府採取這樣簡便的方法對付市場失靈的後遺症,不是只有波蘭醫學生走後門的問題而已,受保護的醫生市場,消費者其實選擇更少,而且失去運作功能的市場也沒辦法淘汰壞醫生,同時總體醫生數目也不夠,鄉下地區找不到醫生的情況比比皆是。要救市場失靈,反而把市場給毀了,不但沒做到第二好,反而弄成第一壞。
今天的台灣已經不像以往,健保讓醫生地位下滑,而且台灣社會也比較富裕了,是可以修正以前具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醫學教育,朝第二好的目標前進。可以做的像是開放設立醫學系的限制,包含學士後在內,同時對國外醫學院做一全面的認證檢討,不再以地區,而是以單一學校作認證,也鼓勵無法考取台灣醫學院的高中生出國留學,如此一來醫生的供給增加,也可同時解決偏遠地區醫生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國考得提高淘汰率,執業醫生也得定時再受考,加強執業醫生的品質。如果醫學院學生採這樣的論點反對波蘭醫學生,我們應予百分之百支持。如若不然,我們對這些充滿私心的反對行為,也沒什麼好同情了。

作者為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國際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不能面對的學歷真相(張大春)
2009年05月19日蘋果日報
波蘭學歷事件看似和其他眾多永遠無法透過公共辯論解決的紛爭一樣,媒體忘了,人們就忘了;反正讀醫科的是社會上的少數人,到波蘭讀醫科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就那麼幾個人的事,在媒體而言,驚嚇不到大眾,便不值得追蹤報導;在受眾而言,既無活色生香的刺激,又乏切膚入骨的感受,事不干己,何足掛懷?
然而問題還懸在那裡:我們的醫療體系及醫療教育鑑定單位憑什麼在毫無客觀依據及科學證據的情況下,就決定某國醫療水準為可信,某國醫療水準為不可信?攤開(我國尚未正式成為考察對象的)WHA(World Health Assembly,世界衛生大會)考察排名,波蘭的醫療教育還在全世界的前三分之一;相對地,也有事實證據顯示,去年我國國家醫師鑑定考試的榜首和第二、第四名都是留學波蘭畢業的學生。
倘若醫師國考測驗誠如「台大醫院高層」所言:「筆試太簡單」,那麼一場難易與共的考試,何獨對留學波蘭而應考的學生來說顯得簡單?倘若在醫師國考之前,必須針對特定人士增設一場學力甄試,不是反過來證明國考不足以甄別醫療人才嗎?若此一甄試有其必要,可以確保醫療教育的品質,而果真對國人醫病服務環境有重大貢獻,何不普及於國內外所有醫學院校畢業生而一律考之?倘若學力甄試是在醫師國考之上疊床架屋,脫褲放屁,又何以單單針對特定吾人以為其「必屬落後」之國而施之?倘若教育部真有能力操持著區辨「先進國家」、「落後國家」之柄,復呼應這樣的歧視而甄別自己國家放出門去求學的子弟,則此一「先進╱落後」的標準何不訴諸WHA日後如何鑑定台灣醫療水準之地位,以排名勝於我國者為先進;後於我國者為落後?
關門主義打壓異己
問到後來,只有一個答案說得通:「關門主義」!明明是趨附國內醫界門閥之既成勢力,卻假保障水準之名,行打壓異己之實。對於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留學、或是開放大陸學歷之認證,同樣也是可受諸方公評的事。但是看來我們的社會還風行著一骨腦兒的「關門主義」」。胡適之在1930年寫「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時,曾經有如此激烈的話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這樣「百事不如人」的話,如今讀著讓人生氣,連胡適自己都揭發為「自卑感」的心態。在面對「西洋文明先進諸國」的80年後,這自卑感非但未曾消除,還同樣用來面對中國大陸。若非這樣的話語在骨子裡作祟,政治人物何以總是號召「關門大吉」呢?
台灣興辦了160多所大學後,究竟對自己的大學該有什麼品評和期待呢?如果我們的大學辦得好,何必憂慮自己的子弟一窩蜂競赴彼岸取經?我們只消擔心能不能有足夠教育資源和生活設施,以迎接彼岸前來繳交學費的年輕人。如果我們的大學不好,開放留學生到大陸或其他國度去求知問道,不正是「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好機會嗎?
從受教者的角度看: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強,何必憂慮對岸的學生擠壓我們下一代的學習空間?如果我們的子弟競爭力不夠,關起門來人人授與甄試資格、國考證書、博士學位,又有甚麼用呢?
留學,是一項具有戰略高度的國家工具,我們若是連自己擁有的工具水準都不能誠實檢驗,還配稱為一個國家嗎?
作者張大春為作家
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外國醫學院評鑑委員NCFMEA(NationalCommittee on Foreig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1996年,就通過加拿大、英國、澳洲、波蘭、捷克、匈牙利等16國的醫學教育, 跟美國〔類似 comparable〕。

而台灣在2002年,才列入〔類似 comparable〕的名單。


至於您提到要我去「看東歐的國際班是否與國際接軌」一事,請您了解,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教育部及衛生署的事,所以,我才會說您們搞錯憤怒的對象了。
至於另一位同學說「國外醫學院因為不用參加評鑑…」,那是錯誤的訊息。事實上,波蘭醫學院與台灣醫學院都一樣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外國醫學院評鑑委員(NationalCommittee on Foreig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creditation)學歷的認可。因此,如果是在美國,波蘭與台灣的畢業生會被以同等資格看待。
希望,我已回答了您們所有的問題。
黃達夫
5.7.2009
轉貼 於 2009/5/20 下午 12:31:06 回應
感謝樓下大大貼出賴教授之前的文章. 其發言今昔相比....實令人有錯亂之感.
醫學教育白皮書﹙節錄﹚
台灣醫學教育之改進方向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二OO二年十二月
黃崑巖執筆 賴其萬校閱


第二章 國內醫學教育之現況 P. 9 …
…不能忽略的是台灣考取醫學系之學生係高中畢業生,而美國醫學系學生係大學畢業生。這簡單明顯的差別,往往…

第三章 近年國際間對我國醫學的評價 P. 16
…來台的客座教授群中較為率直的人物,對我國醫學教育之缺失有所舉證指陳,而一般評語多集中於我國住院醫師之訓練。這些學者認為我國醫師之邏輯演譯能力薄弱或視野不夠寬廣,以致影響分析病人病情癥結問題之能力。另一常受人所詬病的是「我國醫師看病草率」。這些缺失可歸因於大學基本教育與非專業教育之闕如與教師品質之不如理想。
National Committee on Foreig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creditation(NCFMEA屬美國教育部)
對我國大學部醫學教育最具權威而衝擊最大的謫砭是一九九八年NCFMEA所蒐集之文件2。該委員會於同年十月八日於華府舉行之公開會中即列舉我國醫學教育之十六項缺失,認為我國醫學教育不夠理想,尤其對評鑑之機制與方法有所詬病(已如上述),該十六項指陳,如加以整理歸
可以簡述如下九點: P.17
1.無獨立於政府教育部門的評鑑單位(按台灣現已設立TMAC)。
2.未有定期評鑑的機制與制度(按現已制定)。
3.未有明訂之評鑑標準(按現已發布)。
4.招考學生沒有以面談確定學生性向是否適於習醫,而只用筆試測驗知識。
5.人文教育薄弱。
6.倫理課程不足。
7.床邊教育階段學生未納入醫療團隊,只是旁觀者,沒有職責。(此即“見習”,參照第七頁,授課方式)
8.臨床教育沒有注重看病技巧(clinical skill)的指導。
9.評估學生只注重筆試,不重視思考能力與學習態度之成長,這反映在成績單上。
概言之,我國醫學教育受國內大專教育嚴重偏向職業教育之波及,故偏重醫學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培養關照病人權益所需要的基本素質。這類有完整組織結構的「準備教育」在我國幾乎不存在。

第四章 檢視台灣醫學教育之缺失 P.18

許多明星高中之課程因而在知識面過份艱深,修身與人格發展之教育受到排擠。另一方面,大專教育有明顯的傾向,放棄了「要豐富人生最好避免過早與過份專業化」,或大器往往是晚成之前人告誡,課程幾已全面偏向急於傳授知識早日專業以求就業成功,培育人文素養的課程鮮有立足之地,…教育缺失之影響所及,社會風氣與意境急遽低落,後果正在社會各角落逐漸浮現。…醫師宜先有雄厚廣博的一般教育基礎,成為成熟而具有終生學習的習性之知識份子,而後才能真正體會成為良醫的重要性。簡言之,不先學做人,焉能成為良醫

P.20
…台灣考入醫學系的考生,大約在十幾萬考生之前兩千名,這些學生通常認為共同科目不夠啟發,少有新猷…。概言之,醫學系的教育沒有為學生做足夠的精神武裝,只讓學生自求發展,課程只急於傳授專業知識,因此所培育的醫師自然具有強烈的「醫匠」傾向。


師資 P. 27
台灣醫學系在師資數目方面頗為缺乏,這在公私立兩方學校為一通病。…令人疑惑的是在有意多聘教師的私立學校,亦有種種限制。但教師數目短少,如每位教師之教學熱忱與教學技巧純熟,或可發揮某種程度之補償作用。可惜國內醫學系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品質,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整體而言,國內醫學教師只重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引導學生發掘問題,進而深入討論刺激思索,故對病人問題的掌握與分析能力並不理想。這些問題之不受重視,一個重大的因素在全國各校的教師升等制度。因為教學的良窳,無法量化,舉國拿不出有效的方法激發教學品質的改善,就連教育部的學審會亦避而不談教學能力,
P. 28
台灣大多數醫學院另有明顯而亟待改善的是各校教師幾乎清一色的是自己的校友(即inbreeding),這往往是改革與創新的一大阻礙。各校在治校的目標和延攬人才的理念方面應做大幅度的修正。延攬人才應以才華為主要的考慮,哈佛大學遇有教師缺額時,延攬人才的策略原則是:這個人是否是天下最好的人選?如此才能注入新血,帶來新的觀念,為學校開創新局面14。

共同筆記(共筆) p.29
根據曾來台之華裔著名學者觀察表示,台灣醫學系學生聰明才智過人,但教師並未將習醫的重要門窺提早傳授,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或又可歸因於上述liberal education在台灣醫學系幾不存在之問題。於是乎:第一,所謂共同筆記(即共筆)成為學生閱讀與學習的主要讀物。第二,考試幾乎是評估學生的唯一方法,而試題又常限於共筆範圍。第三,學生很少有唸參考書,查資料之訓練。第四,外國醫學生在一年級(相等於我國醫學系三年級,後醫系一年級)已有翻閱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之習慣,故視野較早擴展,但我國醫學系學生之學習材料,甚少超越共筆的範圍。這不是學醫的正確方法,因為視野始終無法展開。
原文參考書與期刊之風氣不易開展,與外文能力之低落顯然也有關係,而這又與上述之liberal education之薄弱有因果關係,因為語文,尤其是外文或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 的重心。又因為只靠唸共筆,即可應付考試過關,故根據評鑑,台灣各醫學系學生之上課出席率,普遍低落,甚至低到五成左右的課並非少見。這些學生認為次日就有複印的共筆可唸,而試題又幾乎來自其中,前來上課是多此一舉。因此台灣醫學生也很少在低年級時就養成參加Seminar(特別演講)吸收尖端新知的習慣,校方也很少鼓勵或要求。聽講要領不良,加上外文根底不強,故台灣醫師在國際會議能起立發問與講者交鋒的人,為數甚少

“見習”的問題 P.31
國內醫學教育最為人詬病的是病房學習,這階段即教育部定為“見習”之階段,外國則稱為clerkship,通常落在醫學系五、六兩年級,或後醫系之三、四年級。實施多年以來,據國內“見習”生描述,在病房“見習”,「只是走來走去」、「沒人理我」、「放牛吃草」、 「是治療團隊的局外人」 15。中國時報副刊更登有一篇醫學生以「看不見的白衣」為題,生動的描述凡穿上醫學生穿用的短白衣,在病房皆立即成為旁人視若無睹,沒人理睬的閒人(Nobody)。。根據TMAC之評鑑報告,國內沒有在“見習”學生到病房的第一天,由指導老師或住院醫師陪同,好好介紹給病人認識,讓病人確認其為醫療團隊一成員的一所醫學系,難怪病人對“見習”生不予理睬。但同一批學生暑期前往美國醫學中心學習,第一天報到,就立即會有成為醫療照顧病人團隊一員的感覺。這恐怕是我國醫學教育最重要的缺失,也驗證回國學者認為「學生未納入醫學學習的主流」之評語。可見對醫學生而言,只看不做的“見習”是沒有助益的。

評估學生的方法 P.32
醫學系學生學業之評估皆偏重於知識面,不重視臨床診治病人之技能是否有預期的進步,更不重視觀察學生學習態度及接受指導與批評的虛心程度,而對待病人的床邊禮節問題,或與醫療團隊其他成員之合作與磋商能力等等更少注意,故病人之隱私權頻受侵犯。如要培養良醫,這些素質與知識的豐富與否有同樣的重要性
就知識的測驗而言,國內教師為了閱卷方便,幾乎千篇一律以測驗題評估學生的知識,國考亦然。考試是教學的延長,學生學習的導向取決於考試的方法。測驗題為主軸的考試評估方法,有促進學生背書的惡性效果,鮮能誘導學生做獨立思考,回答問題只要“吐出” 所知即可,外國稱為regurgitation 。所以台灣大專教育幾乎是中學填鴨式教育的延續,在醫學院亦復如此。測驗題非但難以評估學生思維與演繹的能力,亦無法測試學生看病的技能。所以國內醫學生擅長於擷取片段知識的記憶,卻缺乏分析與歸納資料與病情對照的技巧。遺憾的是,醫生看病人時所應該注重的不是前者而是後者,但目前醫學院教育並未強調後者的重要性。
實習醫師 P.33
實習醫師是早應拋棄的一個包袱 這種定位不明的實習醫師制度,一方面也頻受醫學生之詬病。原因在於實習醫師被院方認為是廉價勞力,而終日做些醫師與護理人 員不願作的零碎例行性工作
TMAC認為廢除第七年實習醫師在現階段尚言之過早,須待五、六年級學生之臨床訓練加強已使人滿意之日,實習醫師方可排出於醫學系或後醫系學程之外16。美國clerkship學生之臨床訓練遠比我國紮實與嚴謹,故早已廢除了實習醫師制度。澳洲本來就沒有實習醫師階段在修業年限之內,而醫學系之評鑑標準明言規定其教育目標是:培育能勝任實習醫師的醫學生。換言之,實習醫師階段是在畢業之後。

第五章 改進策略 P.37

一、 教育部與醫學教育界首先必須認知,我國醫學系招考進來的是高中畢業生,而美國醫學系學生係大學畢業生,故兩國醫學生之見識、閱歷與思維的成熟度有一段差距。要國內醫學系同學畢業後不草菅人命,必須施以雄厚的基礎人文教育。

十一、招考學生之方法應有面談一項,而終止「一試定江山」之惡習。本書必須再度強調,一試定江山深受國外評鑑單位之詬病。要將面談納入招考學生之方式,非打破國人心理障礙無法推行。首先必須認清全靠一試定江山式的升學方法(包括多元入學及過去的聯考),也並非一般人想像的絕對公平。據許多人觀察與分析,台灣醫學系學生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習醫並非自己的意志而是家長的期望,故有不少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有心理適應不佳的出現。面談方式相信可以減少不知為誰而讀的學生。

結語 P.44
。撰此白皮書之目的在全面檢討國內醫學教育之缺失,撰寫之際始終秉持一個不渝的理念:醫療的權益不在醫師,亦不在醫學生,而在病人。醫學生只有一個權益可言,那就是:為成為良醫,得到最好最嚴謹的醫學教育。

留下您的回應.....
暱稱:

E-mail:

內容:
( 流於漫罵、廣告及色情文字等不合宜之留言,本板得逕予紀錄及刪除 )

驗證碼:這是驗證碼  什麼是驗證碼

Power by www.UCute.com.tw
會員登入 | 免費申請 | 會員服務